关键词:
浮环密封
浸渍石墨
摩擦磨损
分形理论
腐蚀特性
摘要:
石墨密封材料作为典型的动密封材料,具有耐热冲击性、低膨胀系数和自润滑性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密封场合;但其本身硬度低、耐磨性不足,在运行过程中密封表面容易发生异常磨损,导致接触表面粗糙不平,进而影响密封装置的磨损特性和密封性能。因此,研究不同接触形式对石墨材料的磨损行为和腐蚀特性的影响,以及磨损端面分形特征随载荷的变化,以期为石墨密封材料的设计与选择提供试验支持和理论依据。
本文采用球-面和面-面接触形式,进行了常温干摩擦和腐蚀-磨损交互试验。通过对石墨材料磨损过程中的磨损特性、磨痕形貌和拉曼光谱分析,揭示石墨材料在不同环境工况下的摩擦行为和磨损机制。并基于分形理论,重构二维表面轮廓和三维形貌探究不同参数下的磨损特性。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接触形式的不同和法向载荷的增加,使得合金压头与基体材料的接触状态和滑移条件有所不同。面-面接触相比于点-面接触时石墨表面损伤特征减轻,形成的磨损表面更为光滑。石墨磨损表面的ID/IG值随载荷的升高而降低,石墨损伤区域和摩擦转移膜的结构由无序向有序转变,完整有序的转移膜可以起到良好的润滑减摩作用。
(2)在不同环境下,浸渍石墨的磨损深度均随着载荷的增大而加深,磨损特征表现为磨损边缘隆起,中间区域呈不规则“锯齿”状,在接触区两端出现凹陷特征。磨损体积与摩擦耗散能呈正相关性,能量磨损系数呈下降的趋势。点-面接触时上试样对石墨的切削作用强,摩擦系数波动较大;面-面接触下石墨的摩擦系数更为稳定。
(3)石墨在干摩擦条件下表面损伤以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为主,伴有轻微的疲劳损伤。纯水介质中表面损伤以磨粒磨损为主。海水介质中接触表面间腐蚀产物与石墨碎屑压实形成致密的钝化膜。表面损伤以黏着磨损为主,并伴有轻微的磨粒磨损。酸雨介质中石墨表面存在大量的裂纹和犁沟现象,表面损伤以疲劳磨损和磨粒磨损为主。
(4)使用结构函数法识别磨损表面轮廓的分形特征,随着载荷的增大,分形维数指标增大,摩擦表面接触状态趋于稳定,轮廓曲线幅值减小,凸峰和凹谷的坡度平缓,三维粗糙面更加均匀。分形维数能够较为明确地体现磨损中表面轮廓的变化情况和表面粗糙度的特征。特征尺度系数的变化只与轮廓的高度呈正相关性。
(5)浸渍石墨在纯水中的开路电位十分稳定,其相位角、极化电阻均大于海水与酸雨,纯水中石墨材料几乎不发生腐蚀;在三种腐蚀溶液中浸渍石墨的自腐蚀电位的大小与载荷的变化呈负相关,自腐蚀电流的密度与载荷的大小呈正相关,表明了石墨的腐蚀倾向随着载荷的增大而增强,机械磨损加速了电化学的腐蚀作用。随着腐蚀性离子的增多石墨在摩擦腐蚀过程中钝化膜的形成难度增大,腐蚀倾向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