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翼型
气固两相流
流动控制
气动性能
磨损
摘要:
我国风电可分为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海上风电作为近些年来科研前线的主要着力点,国内装机占比逐年升高。但目前陆上风力机仍然是我国发展的主流,其市场份额不容小觑,陆上风力机的分布以西北、华北地区为主,而西北地区是沙尘暴的主要侵害的区域,因此在该地区的风力机将会长时间遭受风沙的侵袭,会造成风力机的磨损侵蚀现象并导致气动性能的降低。流动控制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翼型的气动性能,同时还可以影响沙粒的流动轨迹,减小翼型的磨损。因此将流动控制方法和气固两相流结合起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以NACA 0012翼型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流动控制方法在风沙环境下对翼型的气动性能与冲蚀磨损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风沙环境下的NACA 0012翼型进行数值模拟,发现:翼型的磨损区域主要集中在翼型前缘以及压力面的部分;随后研究不同控制体放置在翼型前缘时对翼型的影响,发现:控制体的尾流可以对翼型周围的边界层以及粒子产生影响,提高翼型的气动性能并且减小翼型的磨损。通过分析颗粒浓度图与涡量图,可以发现以圆柱体作为控制体时,其产生的低颗粒浓度区域包裹住了翼型的磨损区域,可以有效的降低翼型的磨损,而涡量图中圆柱体降低了翼型吸力面和压力面的涡量梯度,提高了翼型的升阻比。对于不同直径的圆柱体,圆柱体会产生一个正涡量区,形成涡量梯度差,对粒子的颗粒轨迹产生影响,使之呈现喇叭状外扩流动,减少粒子撞击在翼型上的数量,从而减小翼型的磨损。随着圆柱体直径的增大,微小圆柱的控制能力不断增强,但在直径达到2cm后控制能力逐渐保持稳定。(2)研究了不同来流工况下微小圆柱对翼型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不同来流风速时,控制翼型的升阻比在风速为10m/s~80m/s时大于原翼型,在风速小于80m/s时,控制翼型的磨损量小于原翼型,并且随着风速的增大,控制翼型磨损量的减小量(控制翼型与原翼型磨损量的差值)却不断减小,控制翼型的磨损量逐渐接近于原翼型;在不同颗粒粒径时,控制翼型的升阻比优于原翼型,磨损量小于原翼型,气动方面受到颗粒粒径变化的影响较小,但控制翼型磨损量的减小量却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减小,在粒径为10μm~20μm时控制翼型磨损量的减小量最大,粒径在100μm之后控制翼型磨损量的减小量逐渐减小,控制翼型的磨损量接近于原翼型;在不同颗粒浓度时,控制翼型的升阻比高于原翼型,磨损量却小于原翼型,控制翼型会随着颗粒浓度的变化产生近乎等比例的变量,颗粒浓度对于微小圆柱的控制能力影响较低。在研究控制翼型的气动性能时发现:虽然控制翼型的升阻力系数都大于原翼型,但微小圆柱对翼型阻力系数的影响远大于升力系数,最终导致其升阻比大于原翼型。(3)研究了不同相对厚度(最大相对厚度为12%、15%和18%)的三种翼型和不同相对弯度(最大相对弯度为1%、3%和5%)的三种翼型下微小圆柱对于翼型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相对厚度的增大,利用微小圆柱减小磨损的最优区域越大,微小圆柱的控制范围越大,但攻角的适用范围却随之减小,在8°攻角时控制翼型的磨损量最大,而气动临界突变攻角(定义为控制翼型的升阻比由高于原翼型转变为低于原翼型的临界攻角值)则会随之增大,并且在小攻角时微小圆柱的控制能力更好,在8°攻角时升阻比最大;随着相对弯度的增大,利用微小圆柱减小磨损的最优区域越小,微小圆柱的控制范围也越小,相应攻角的适用范围也随之减小,但磨损量的攻角峰值却在不断增大,而气动临界突变攻角却会随着相对弯度的增大而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