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仿生
布利冈
触土部件
磨料磨损
土壤黏附
摘要:
本论文针对农业机械触土部件作业过程中广泛存在的磨料磨损及土壤黏附问题,选取布利冈型结构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工程仿生的核心思想,通过学习布利冈型结构的表面非光滑形态及内部螺旋层叠结构特点,对其几何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进一步开展黏附和磨料磨损试验,并结合仿真分析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探讨,以评估布利冈型结构在降低土壤黏附和减少磨损方面的有效性。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1)以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等动物外骨骼中广泛存在的布利冈型结构为仿生原型,根据工程仿生趋同进化思想,提取共性特征,使用三维建模软件完成宏观尺度的布利冈型结构模型试样的创建,以将布利冈型结构应用于农业机械触土部件的结构设计。(2)对仿生布利冈型试样的黏附特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基于万能拉伸试验机搭建了黏附力测试平台,结合中心组合试验法,得到了最优几何结构参数组合。发现当结构单元直径为3.5 mm、层间螺旋角度为33°、层间重叠间距为0.06 mm时,仿生布利冈型结构黏附力达到最小值。计算机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传统光滑型试样的最大粘附力为12.61 N,棱纹型试样的最大粘附力为8.76 N,布利冈型试样的黏附力为7.36 N。通过黏附力测试平台的实测试验证实,上述3类样件的黏附力分别为13.23 N、9.56 N和8.63 N。仿真与实测的误差在4.69%~14.72%之间,在合理的误差范围内,证实了布利冈型结构在降低土壤黏附方面的优越性能。(3)对仿生布利冈型结构试样的磨料磨损性能进行了评价。设计并制备了布利冈型结构试样,通过采用磨料磨损试验台和中心组合试验方法,获得了磨损量最小的最优几何结构参数组合,发现结构单元直径为1.03 mm、层间螺旋角度为16.48°、层间重叠间距为0.13 mm时,磨损量最小。磨料磨损试验结束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试样表面磨损形貌,结果显示布利冈型结构表面呈鱼鳞状,伴有少量白色磨粒,磨痕较浅。计算机模拟仿真得出,光滑型试样磨损量为2.73×10 g、棱纹型试样磨损量为2.26×10 g、布利冈型试样磨损量仅为2.13×10 g。对3种试样的表面累计接触能和表面累计接触力进行对比,发现布利冈型结构表面能量显著降低,有助于减小磨损量。采用DEM-FEM耦合仿真方法对3种试样内部应力应变进行分析,布利冈型结构试样的变形量较大。这表明布利冈型结构具有双重优势:一方面,表面的棱纹结构能够减少颗粒流对其的撞击数量;另一方面,内部的螺旋结构可以有效地吸收来自于磨料颗粒的冲击力。这两种结构共同作用,降低了试样的磨损量,提高了其耐磨性能。(4)田间试验结果证实,在速度为3 km/h、4 km/h和5 km/h的作业条件下,与传统型滚动触土部件相比,棱纹型滚动触土部件的牵引阻力减小了8.66%~10.27%,黏附量减小了17.69%~20.17%;仿生布利冈型滚动触土部件的牵引阻力减小了12.82%~13.23%,黏附量减小了26.56%~27.88%。在土壤含水率为20%、30%和40%的条件下,与传统滚动触土部件相比,棱纹型滚动触土部件的牵引阻力减小了8.53%~10.27%,黏附量减小了16.54%~20.28%;仿生布利冈型滚动触土部件的牵引阻力减小了12.79%~13.53%,黏附量减小了23.00%~29.30%。以上研究为农业机械触土部件的磨料磨损和土壤黏附问题提供新的仿生方法,为提高农业机械触土工作部件的使用寿命、作业效率和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