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等离子弧
Ti-20Zr-6.5Al-4V
重熔
TiN涂层
磨损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日趋增加。在石油与天然气开发过程中,通常要面临高温高腐蚀等苛刻环境中的材料失效问题,为减少资源浪费,高比强度及耐腐蚀的钛合金在该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加,但钛合金同时具备硬度低,耐磨性差的缺点,通常需要对其表面改性以满足工程需求,如天然气井口阀板与阀座的表面氮化处理。Ti-20Zr-6.5Al-4V合金是近年来开发的新型钛合金,较传统TC4合金具有更优异的综合性能,然而这种新型钛合金同样存在耐磨性较差的特点。本文中采用等离子弧设备对其进行不同的表面改性工艺,有望改善其表面耐磨性,拓展其工程化应用。
本文通过设计等离子弧重熔、等离子弧重熔氮气合金化、等离子弧喷焊涂层三种改性工艺以探讨不同工艺中对应参数对样品组织变化及耐磨性能的影响,借助扫描电镜、XRD、维氏硬度计等对不同表面改性工艺处理后的合金组织、物相及硬度进行了表征,得到如下研究结果:
重熔试验中,重熔区物相均为α相与β相,热影响区为α"马氏体。经重熔试验后的快速冷却,重熔区组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细化,以低电流作用下的细化作用最为明显,80 A电流对应样品表面硬度最高,摩擦磨损实验中同样以低电流样品耐磨性提升更优,试验中未引入其他强化相,耐磨性提升有限,磨损率最高降低25.89%。
为使合金耐磨性进一步提升,设计重熔过程中的合金化试验以引入强化相。重熔氮气合金化试验中,以送粉气气路输送氮气,合金化反应生成的TiN枝晶分布在合金化重熔区的表层及内部,对比保护气的单一生成在表层效果更好。随后以氮气流量为变量探究其对重熔合金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气流量下,重熔合金化的重熔区均有团絮状TiN枝晶存在,且在摩擦磨损测试中表现出的减磨效果差距不大,TiN的枝晶数量及分布可控性较差。
为使重熔区的强化相数量及分布更加可控,将重熔合金化试验改进,以不同氮气流量输送钛粉在合金表面进行喷焊涂层。喷焊涂层内物相为TiN、TiN和α-Ti,随试验氮气流量的增加,TiN逐渐消失,TiN数量逐渐增加,涂层硬度也逐渐上升。摩擦磨损测试中,450 L/h氮气流量下的喷焊涂层表现出最好的减磨效果,且在低载荷时更加明显,10 N载荷下磨损率下降97.4%。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对Ti-20Zr-6.5Al-4V合金进行不同工艺的等离子弧表面改性均能获得厚度可观的冶金结合改性层,重熔工艺因晶粒细化导致硬度提升,耐磨性提升较小。重熔合金化工艺中,重熔区生成TiN,耐磨性进一步提升,但其生成数量及分布均匀性难以控制。氮气输送钛粉喷焊涂层的工艺中,随氮气流量增加,整体表现为喷焊涂层内TiN的数量与分布均匀性逐渐改善,样品耐磨性大幅提升,为三种工艺中的最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