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风扇叶片
前缘
流固耦合
颗粒物冲蚀
振动特性
摘要:
涡轮风扇发动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吸入夹杂在空气中的颗粒物,颗粒物撞击会造成前缘退化成钝头形状,影响内部流场,导致发动机气动性能的下降,而基于钝头叶片进行前缘优化能够恢复其气动性能。然而,单方面考虑气动性能的变化是片面的,因为前缘形状变化一方面会改变流场,导致颗粒物轨迹以及叶片表面的气动载荷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叶片前缘形状的变化也会引起离心载荷的变化,引起叶片振动特性改变,因此应该从气动,颗粒物冲蚀磨损速率与叶片振动特性对前缘钝头与优化过程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的综合评估。本文以某型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风扇转子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定常数值模拟计算方法,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1)通过对三种90%叶高超音叶型与三维叶片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发现在设计点工况下,钝头叶型总压恢复系数相比原始叶型下降0.05%,优化后叶型相比原始叶型,其总压恢复系数增加0.1%,钝头叶型的通道正激波强度明显下降,波前马赫数降低了2.87%,总压恢复系数相较于原型,增加4%,优化叶型激波强度介于二者之间。相同工况下,钝头叶片相比原始叶片,其流量更小,效率更低,压比也稍低,同时,其差距在近喘点附近更加明显,在近堵塞点附近差距较小。250μm钝头前缘叶片的稳定工作裕度相较原始叶片下降1.11%,优化后叶片的工作裕度比原始叶片增大0.89%。(2)通过单向流固耦合计算,发现在颗粒物直径较小时,冲蚀分布与叶高无关,冲蚀区域分布沿展向与轴向比较平均,随着颗粒物直径增加,离心力作用变大,颗粒物跟随气流作用减弱,轨迹更加接近直线,冲蚀区域更加集中并且靠近叶片前缘,随着叶高增加,冲蚀率不断增加。大部分颗粒物与风扇叶片碰撞位置在叶片压力面处。冲蚀率与颗粒物浓度之间成正比例关系。无论颗粒物直径大小以及风扇处于何种工况,叶片前缘处的冲蚀率始终远大于其他部位。近喘点工况相较于设计点工况,其冲蚀区域更加靠近叶片前缘,并且颗粒物直径越小,其表现越明显。颗粒物直径为10μm与100μm时,三种叶片冲蚀情况无明显规律呈现,颗粒物直径为500μm时,钝头前缘处冲蚀率在全叶高处均大于原始叶片与优化后叶片。(3)通过将气动力加载到叶片表面进行单向流固耦合计算,发现离心载荷在风扇叶片力学变形与振动频率中,占据主要地位。前缘形状的改变不会明显改变叶片的模态振型,随着振动阶数的提高,三种叶片的固有频率均在提高,但是在同一阶数下,不同的叶片的固有频率具有差异性,钝头叶片的固有频率最高,优化后叶片次之,原始叶片的固有频率最低。原始叶片有5个共振点,但是均满足10%裕度要求,钝头叶片在K=1和3时存在5.5%与5.94%两个不满足要求的共振点,经过优化后的叶片在K=1时有一个共振点裕度为9.22%,达不到裕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