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钛合金
激光微织构
摩擦磨损
干摩擦
摘要:
钛合金因为密度小、耐蚀性好、无磁性、比强度高、良好生物相容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生物医疗领域。但是钛合金硬度低,耐磨性差,导致摩擦损耗大。为了改善钛合金的摩擦学性能,采用MOPA脉冲光纤激光器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微织构,以GCr15钢球与Si3N4陶瓷球为对磨副,研究了干摩擦条件下TC4钛合金摩擦磨损性能,探索激光微织构在不同工况下对钛合金摩擦学性能的改善机制,为钛合金进一步工业应用提供实验基础。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采用激光打标机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微织构,研究了激光参数对钛合金表面微坑几何形貌的影响,获得了激光参数对微坑直径和深度的作用规律。在扫描间距为1-16μm时,随着扫描间距的增加,微坑直径变化不大,微坑深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最后趋于平缓的趋势。当扫描间距为2μm时,微坑深度达到最大146μm;光斑直径为2-10mm时,随着光斑直径的增加,微坑直径呈先减小后增加最后稳定不变的变化趋势,当光斑直径为4 mm时,微坑直径最小;微坑深度呈下降趋势,光斑直径为2 mm时,微坑深度最深。扫描次数1-5次时,随着扫描次数的增加,微坑直径增加;微坑深度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扫描速度为100-500 mm/s范围,随着激光扫描速度的增加,微坑的直径和深度均在减小。离焦量-0.5-0.5 mm时,随着离焦量的增加,微坑直径和深度均逐渐减小;激光加工会对钛合金表面力学性能产生影响,微坑周围硬度明显高于无织构钛合金表面。
(2)采用GCr15钢球和Si3N4陶瓷球分别与TC4钛合金配对,研究在干摩擦条件下TC4钛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在载荷为3-9 N时,无论与GCr15钢球还是Si3N4陶瓷球配对,载荷会改变钛合金磨损形式,载荷越大黏着磨损越严重;在旋转直径为6-20 mm时,随着旋转直径增加,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均增加。在转速为100-300 r/min时,转速对两种摩擦副摩擦学性能影响有所不同,与GCr15钢球配对时,随着转速增加,摩擦系数和磨损量也逐渐增加,而与Si3N4陶瓷球配对时,随着转速的增加,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转速为200 r/min时,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取得最大值;
(3)研究了微坑直径、深度、面积占有率等激光微织构参数在干摩擦条件下对TC4钛合金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微坑直径为100μm、微坑深度为80μm、面积占有率为25%时,织构化钛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最好。与无织构的钛合金相比,摩擦系数降低了25%,磨损量下降了17%。随后研究了该参数织构化钛合金在不同接触条件下的干摩擦性能。实验发现,在载荷为3-9 N时,随着载荷增加,织构化钛合金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均在逐渐增加;旋转直径为6-20 mm时,随着旋转直径增加,织构化钛合金的摩擦系数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而磨损量则呈一直增加趋势,黏着磨损所占比例也逐渐增大;转速为100-300 r/min时,随着转速增加,织构化钛合金的摩擦系数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磨损量则逐渐减小;微织构在干摩擦条件下主要通过收集磨屑,改变接触面积,增加表面氧含量,提高表面硬度改善钛合金的摩擦学性能,同时激光加工产生的熔渣也有一定的减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