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脂润滑
弹流润滑
冲击-滑动磨损
光干涉技术
微观结构
摘要:
在工业链传动中,多边形效应会引起套筒在销轴上滑动和冲击载荷的发生。同时,在滚动轴承中滚珠和保持架之间的碰撞通常会产生冲击-滑动运动。针对冲击-滑动运动引起的表面损伤问题,作者设计并搭建了一台利用光干涉技术同时可以实现载荷变化的球-盘试验机,通过光干涉实验观察在脂润滑条件下润滑脂膜的形状和厚度。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存在加工误差,套筒和销轴之间会存在点接触区,本文主要针对点接触进行相关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作者首先在点接触光干涉弹流试验台上对自制锂基脂润滑的膜厚演化进行纯冲击试验研究。钢球和玻璃盘的初始间隙设置为零,冲击载荷按三角波往复变化。结果发现,在第一个冲击周期内,接触区存在大块的增稠剂纤维团,该纤维团造成接触区内的脂膜凹陷。随着冲击周期的增加,接触区内的大块增稠剂纤维团消失,脂膜厚度逐渐降低,润滑状态进入到薄膜润滑状态,最后发生了表面损伤。在任何一个冲击周期内,中心膜厚和最小膜厚大部分的时间都呈现固定值。中心膜厚随着冲击周期数的增加而减小,最小膜厚在最初的100个周期内变化很小,此后逐渐降低,最后为零。在冲击运动的基础上,将滑动工况考虑在内,进一步探究运动学参数对冲击-滑动复合磨损的影响。在实验中使用两种商用润滑脂:Klüber Centoplex3和Centoplex 2EP,此时玻璃盘以恒定速度滑动,同时钢球进行冲击。通过PLC编程实现滑动和冲击运动的控制。实验结束后,利用DIIM软件测量中截面的润滑脂膜分布。结果表明,即使在第一个工作循环中,表面损伤也会迅速发生,并且这种现象受到滑动速度、最大冲击载荷和润滑脂稠度的影响。当滑动速度较低时,在接触区内部出现多个粗糙峰直接接触,并发展成粘着磨损。当滑动速度增加时,在弹流润滑马蹄形的两侧耳垂处开始出现表面磨损,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扩展,伴随着明显的表面划痕。探究了此种工况下的磨损机理,为进一步研究包含冲击工况在内的复杂运动工况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由于在工业应用中,脂润滑条件下发生的冲击-滑动磨损是非常普遍的,因此应引起高度重视。由于商业润滑脂的某些成分和参数无法得知,为了进一步研究在脂润滑工况下对冲击-滑动运动存在影响的因素,作者分别使用四种自制的锂基润滑脂进行冲击-滑动实验,结合场发射显微镜和双光干涉技术,可视化探究了润滑脂的基础油黏度、增稠剂含量以及增稠剂纤维团的形态结构对润滑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较高的润滑脂基础油黏度对冲击-滑动下弹流润滑有益。在润滑脂的成分中,对润滑脂膜厚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基础油的黏度,在其它参数相同的条件下,基础油黏度越高,润滑脂的中心膜厚越厚。同时需要指出,润滑脂中增稠剂的含量需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增稠剂的含量并非越高越好,在实验中,8%含量的润滑脂表现优于16%的含量。增稠剂纤维结构的体积和纠缠程度会影响润滑脂的流动性和承载能力。增稠剂纤维的体积越大,流动性和可恢复性越差;纤维结构分布纠缠程度越大,润滑脂的承载能力越强。在冲击-滑动工况下,考虑到润滑脂流动性和承载能力的局限性,存在最佳的润滑脂增稠剂纤维体积和纠缠程度,以达到最优的成膜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