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超高速激光熔覆
复合涂层
残余应力
磨损
原位反应
摘要:
为缓解H13钢表面超高速激光熔覆(EHLA)再制造Ni60A涂层的界面应力梯度,改善涂层的可熔覆性,提升涂层表面的耐磨性,本工作将超高速激光熔覆技术与直接反应合成(DRS)技术相耦合,在H13钢表面成功原位制备出组织均匀、无缺陷的Ti(C,B)/Ni60A复合涂层,并与EHLA制备的Ni60A涂层进行了对比分析。基于纳米压痕的Giannakopoulos&Suresh(G&S)能量法获得了熔覆界面的残余应力分布;利用SEM、EDS、EBSD研究了涂层显微组织、相组成和熔覆界面特征;利用聚焦离子束(FIB)获取了带有涂层表面磨损信息的样品,并采用双球差透射电镜(DSA-TEM)分析了涂层浅表区磨损特征,通过对比显微硬度变化,揭示了Ti(C,B)/Ni60A复合涂层浅表区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由于Ti和B4C发生原位反应放出约670 kJ的Joule热影响,Ti(C,B)/Ni60A复合涂层熔覆界面宽度达到22μm,是EHLA制备Ni60A涂层熔覆界面(2μm)的11倍,有效降低了Ti(C,B)/Ni60A复合涂层界面区的应力梯度,缓解了界面两侧的应力失配。然而,获得的Ti(C,B)/Ni60A复合涂层表面硬度仅为360~400 HV0.2,不足Ni60A涂层表面硬度的1/2,而其磨损失重却处于同一量级,这一方面归因于原位自生的大量TiCB相及少量Ti3B4相等支撑Ti(C,B)/Ni60A复合涂层基体,实现减摩耐磨作用;另一方面归因于磨损浅表区180 nm范围内涂层材料在滑擦塑性流变-热-力三场耦合作用下形成了等轴化超细晶粒组织,从而动态强化了磨损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