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氮微合金化
超高锰钢
时效处理
第二相
磨损性能
摘要:
高锰钢在高应力状态下表现出优异的耐磨性,因此被广泛用作矿山破碎机衬板。然而,在低应力工况下却无法充分发挥加工硬化能力,且初始硬度较低、屈服强度不高,容易导致材料提前发生磨损失效。本文以Fe-0.089N-0.92C-18.6Mn高锰钢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固溶处理1100℃/1h和四个不同时间的时效处理400℃/24h-60h-84h-96h。通过金相(OM)、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EPMA)、透射电镜(TEM)、布氏硬度、超显微动态硬度、拉伸和冲击韧性测试等表征手段研究了时效时间对氮微合金化高锰钢中Ti、V、Nb碳氮化物第二相析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摩擦磨损和冲击磨粒磨损实验,探究不同时效时间高锰钢的耐磨性及其磨损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通过SEM、EPMA、TEM的分析结果,发现高锰钢中的微米级析出相主要是复合析出的(Ti,Nb,V)(C,N),纳米级析出相主要是(Nb,V)(C,N)。随着时效时间的增加,纳米级析出相的析出数量和体积分数都逐渐增大,时效96h后析出相发生粗化聚集现象,400℃时效84h后高锰钢基体中亚微米级和纳米级析出相的数量和分布更好。(2)在400℃时效过程中,不同时效时间处理后高锰钢的晶粒平均尺寸均保持在240μm左右。微米级和纳米级析出相的平均尺寸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发生了一定的增加,AT24、AT60、AT84、AT96钢微米级析出物的平均尺寸依次为2.87μm、3.35μm、4.19μm、4.49μm,纳米级析出物的平均尺寸依次为77.92 nm、83.20 nm、94.06 nm、99.37 nm。(3)高锰钢的硬度、强度和冲击韧性随时效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400℃时效84h后达到最佳力学性能,其屈服强度为472 MPa,抗拉强度为820 MPa,布氏硬度为258 HBW,冲击韧性为92 J/cm2,这主要是由于大量(Nb,V)(C,N)粒子沉淀析出,为AT84钢提供了更大的沉淀强化增量。(4)不同时效时间的高锰钢摩擦系数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AT84钢的摩擦系数最小,磨损表面破坏最轻,耐磨性最佳,随着氮微合金化高锰钢基体中纳米级第二相颗粒(Nb,V)(C,N)数量和尺寸的变化,高锰钢的磨损机制主要由剥落磨损逐渐转变为磨粒磨损。在低(1J)冲击载荷下,试样的磨损表面以犁沟、微切削为主还伴随有塑性变形和凿削坑,磨损机制主要为犁削磨损。当冲击载荷增大之后,高锰钢的表层硬度和加工硬化层深度随之增加,磨损机制主要为微切削磨损。在高(5J)冲击载荷下,钢的表层迅速产生硬而厚的加工硬化层,磨粒难以大范围挤入磨损表面进行犁削,磨损机制主要以塑变疲劳磨损为主,犁削磨损为辅。(5)高锰钢的耐磨性主要与材料的强度、硬度、冲击韧性以及加工硬化能力有关。AT84高锰钢具有更好的析出行为,沉淀强化效应最大,基体中弥散分布的细小第二相颗粒阻碍了位错运动,提高了高锰钢的加工硬化能力,使其在中低冲击载荷下表现出良好的耐磨性。在高冲击载荷下,不同时效时间处理的高锰钢均获得足够的形变驱动力,加工硬化程度达到最大,此时高锰钢的耐磨性主要与其加工硬化效应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