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自润滑材料
自润滑滑动轴承
磨损机理
有限元仿真
表面织构
摘要:
作为一种重要的工程机械零件,滑动轴承在各种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机械轻量化、小型化的趋势,具有更简单结构的自润滑滑动轴承也开始应用在各行各业。摩擦性能是自润滑轴承最为重要的性能,而在自润滑滑动轴承中自润滑层承担了其主要的摩擦以及润滑的功能,自润滑层的摩擦学性能也将直接决定自润滑滑动轴承的整体性能,因此对自润滑层的开发与研究对自润滑轴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用了环氧树脂(EP)高分子聚合物作为基体,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了含有均匀分散结合了二氧化钛(TiO)的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气凝胶以作为增强相,制备出了r-GO/TiO/EP复合材料作为自润滑材料层,并通过力学与摩擦实验对自润滑层的力学和摩擦学性能进行研究,然后使用ABAQUS仿真软件对加入自润滑层后的滑动轴承进行仿真模拟。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通过对自润滑滑动轴承的使用工况进行分析,得出其对于自润滑层的性能要求,选择EP作为基体并制备出r-GO/TiO复合材料作为增强相加入其中,制备出r-GO/TiO/EP复合材料作为轴承自润滑层。再对r-GO/TiO/EP进行表征后发现,水热法使得TiO均匀分散并结合在r-GO气凝胶片层上,并不是简单混合。通过力学实验发现结合后的r-GO/TiO/EP相比纯EP弹性模量降低了23%,相比r-GO/EP降低13%;断裂韧性相比纯EP提高49%,相比r-GO/EP提升了19%,这些都为后续摩擦实验分析提供了依据。2.在不同载荷下对含有不同TiO含量的增强相所构成的EP复合材料进行摩擦试验,得到了相应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结果表明在加入了r-GO与r-GO/TiO两种增强相后,对材料摩擦学性能均有所改善,其中添加了r-GO/TiO后所形成的复合材料表现出的摩擦学性能更加优异,在同样的载荷下摩擦系数与磨损率均优于纯EP与r-GO/EP复合物,载荷较大时r-GO/TiO/EP所表现出的摩擦系数较大而磨损率与低载荷相近,最小摩擦系数与磨损率在100N的载荷下产生,分别为0.39与2.9×10mmNm,这表明了r-GO/TiO的在摩擦学性能的宏观改善作用。3.对磨损表面的形貌和对偶环表面所产生的转移膜进行了表征分析,从微观层面分析EP以及其复合物的摩擦学性能。通过观察磨损表面的显微镜图片,发现纯EP存在许多剥落,断裂等缺陷,而加入r-GO/TiO后磨损表面变得更加光滑,剥落现象和摩擦痕迹都大幅减少。在对不同材料在摩擦过程中对偶环表面形成的转移膜进行观察可以看出,纯EP所形成的转移膜致密程度要远低于r-GO/TiO/EP复合物所形成的转移膜,这是由于在基体中加入增强相后,转移膜中的成分也对应受到增强相的改变,从而提高了转移膜的质量。结合宏观摩擦磨损现象与微观现象下自润滑层所展现的摩擦学性能,可以看出r-GO与TiO在摩擦过程中存在协同效应。4.使用ABAQUS有限元仿真软件对添加自润滑层的滑动轴承进行摆动与连续转动的有限元仿真并对轴承表面进行织构优化,分析其结果发现,添加自润滑层使得轴承基体所受到的应力、接触应力和应变都有所改善,与未添加自润滑层的轴承内圈对比时发现,在摆动时,轴承内圈应力降低40%,接触应力降低50%;在连续转动时,轴承内圈应力降低29%,接触应力降低52%。这体现出自润滑层材料良好的摩擦学性能。进一步对轴承进行了表面织构化的性能仿真,结果发现轴承进行表面织构后轴承内圈应力最大降低23%;接触应力最大降低32%,这体现出轴承表面织构可以进一步提升轴承摩擦学性能,这也为轴承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