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小麦
滨麦
远缘杂交
分子细胞遗传学
液相芯片
摘要:
滨麦(Leymus mollis(Trin.)Pilger,Ns Ns Xm Xm,2n=28)是小麦族赖草属的一个四倍体多年生植物,具有诸多优异性状,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三级基因源。上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通过远缘杂交和染色体工程手段成功创制出小麦和滨麦杂种,并开始了广泛的研究。本研究利用细胞学、原位杂交(GISH和FISH)、分子标记(SSR、EST和PLUG)、芯片(小麦55K芯片、小麦-华山新麦草45K液相芯片)、条锈病和赤霉病抗性鉴定及农艺性状调查等手段对小麦-滨麦衍生系进行系统鉴定和比较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小麦-滨麦4Ns(4D)二体异代换系M862的鉴定:M862是由普通小麦7182和小麦-滨麦部分双二倍体M47杂交、再回交的BCF后代中筛选出的小麦-滨麦衍生系。细胞学和GISH结果显示,M862染色体构型和组成为2n=42=21II=40T.a+2L.m。连续FISH-GISH、芯片及分子标记分析均表明,M862为小麦-滨麦4Ns(4D)二体异代换系。FISH核型比较分析表明,M862中1A、1D、2B和5A染色体的FISH信号较7182发生变异。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4Ns染色体的导入对4D和2B染色体基因表达影响较大而对其余染色体影响较小,表明代换的4Ns染色体对4D染色体具有较好的补偿效应。利用RNA-seq获得了449个Lm#4Ns特异序列,选取50个用于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开发,共筛选到16个Lm#4Ns特异分子标记,这些标记可用于追踪和鉴定小麦背景中滨麦4Ns染色体遗传物质。此外,M862表现为高抗条锈病和抗赤霉病,同时具有矮杆、大粒等优异性状,为小麦遗传改良提供优异的种质资源。(2)小麦-滨麦4Ns L易位系鉴定及抗条锈病区段初探:M892和M956是从普通小麦农林26+3C(杀配子染色体)和小麦-滨麦4Ns二体异附加系M852杂交F后代中筛选得到,M892对赤霉病和条锈病表现为高感,而M956表现为高抗条锈病和抗赤霉病。原位杂交和小麦-华山新麦草45K液相芯片分析表明M892为小麦-滨麦T5DL-4Ns L-5DL·5DS插入易位系,M956为小麦-滨麦T4Ns L-5DL·5DS端部易位系,并且初步将M956中抗条锈病的基因缩小在4Ns染色体的648-746Mb区段内。通过比较M892和M956的差异表达unigene,在M956中鉴定到11368个特异unigene,其中48个与抗病相关;本研究开发了8个4Ns L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其中2个与抗病相关,这些标记可加速小麦育种过程中的4Ns L遗传物质鉴定及筛选,为4Ns L抗条锈病和赤霉病基因的挖掘与利用奠定基础。(3)小麦-滨麦及小麦-华山新麦草7Ns异染色体系的比较分析:滨麦和华山新麦草基因组DNA探针均可对小麦-滨麦7Ns(7D)二体异代换系(M10)、小麦-滨麦7Ns二体异附加系(M8)和小麦-华山新麦草7Ns二体异附加系(H1)的7Ns染色体进行GISH鉴定,且呈现相似信号,但滨麦与华山新麦草7Ns染色体间在FISH信号分布和臂比上存在差异。利用小麦-华山新麦草45K液相芯片分析发现,在H1中,华山新麦草7Ns L近端部存在大片段缺失,而M10和M8中滨麦7Ns染色体结构完整。三个7Ns异染色体系表现为抗赤霉病,但在条锈病抗性方面存在差异,其中M10和M8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对6个条锈病主流小种表现出广谱抗性,而H1仅对CYR23、CYR31和CYR32小种表现为免疫。农艺性状评估结果显示,三者在株高、穗型、穗长、籽粒大小、籽粒颜色上差异显著,而在小穗粒数、千粒重、芒性等性状上无显著差异,但它们相对于亲本7182的千粒重均有所增加。基于转录组数据,本研究筛选出668个7Ns染色体特异unigene,开发并验证了43个7Ns染色体标记,其中27个为7Ns染色体通用标记,9个为滨麦Ns染色体特异标记,7个为华山新麦草7Ns染色体特异标记,这些染色体特异标记为进一步探索滨麦的染色体组成提供了理论基础。(4)小麦-华山新麦草45K液相芯片(Geno Baits(?)Wheatplus Ph)的开发及应用:利用Pac Bio三代测序对华山新麦草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和组装,获得华山新麦草基因组大小为7.02 Gb,contig N50和contig N90分别为53,727 bp和2,372,002 bp;利用小麦和华山新麦草基因组数据开发出小麦-华山新麦草45K液相芯片,其中小麦特异区间为5798个、华山新麦草特异区间为47887个,且都均匀分布于染色体上,每个区间大小约300 bp并对应1-2根靶向捕获探针。芯片捕获效率检测显示,该芯片可有效捕获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滨麦、大赖草、冰草、旱麦草的特异区间,且华山新麦草、滨麦和大赖草的捕获效率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