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男性不育症
梗阻性无精症
精子鞭毛形态多发异常
受精障碍
全外显子测序
男性不育症
梗阻性无精症
单精子卵母细胞胞浆注射
全外显子测序
CFTR基因
男性不育症
精子鞭毛形态多发异常
单精子卵母细胞胞浆注射
全外显子测序
男性不育症
受精障碍
人工卵子激活
全外显子测序
PLCZ1基因
摘要:
目的:探究先天性梗阻性无精症(obstructive azoospermia,OA)、精子鞭毛形态多发异常(multiple morphological abnormalities of the sperm flagella,MMAF)以及精源性受精障碍三类男性不育症的遗传学病因,初步探究其致病机制,并系统比较分析其临床结局和治疗策略。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本中心于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的经全外显子测序(whole-exome sequencing,WES)的男性不育症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先天性OA、MMAF以及精源性受精障碍三大类。通过Sanger测序对上述不育症患者的遗传学病因进行确认,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突变位点的致病性。接着分析比较携带CFTR基因突变对先天性OA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以及MMAF表型对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此外,在反复受精障碍患者中评估基于离子霉素和放线菌酮的新型人工卵子激活(artificial oocyte activation,AOA)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第一部分收集了 38例行WES检测的先天性OA患者,携带20种CFTR基因突变,其中6种为新发突变。患者的CFTR基因突变位点呈高度异质性,除IVS9-5T突变外无“高频位点”。携带2种CFTR基因突变并不会影响OA患者的胚胎实验室结局、胚胎临床结局以及新生儿结局。第二部分共收集38例临床表型为MMAF的男性不育症患者,23例行WES检查,其中10例有明确遗传学病因,包括DNAH1、CFAP43、FSIP2以及SPEF2基因。DNAH1基因突变患者精子存在鞭毛轴丝中央微管组装异常,但免疫荧光染色显示MMAF患者精子顶体形态正常且患者经ICSI治疗后可成功受孕。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基线后,MMAF患者相较同期的少弱精患者胚胎实验室结局较差,但MMAF表型不会影响最终的临床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第三部分共收集了 3例PLCZ1基因突变的患者和2例ACTL7A基因突变的患者。ACTL7A基因突变可能会引起精子头部PLCζ1蛋白的表达异常同时影响顶体功能。此外还收集了 6例ICSI受精失败且传统AOA无效的患者,在经新型AOA技术处理后,患者的受精率明显提高,且能发育为形态和核型均正常的囊胚。结论:CFTR基因突变是先天性OA的常见遗传学病因,但不会影响OA患者的临床结局;MMAF表型有多种致病基因,ICSI能帮助MMAF患者成功妊娠,但胚胎发育情况会受损。PLCZ1和ACTL7A基因突变均为精源性受精障碍的遗传学病因,基于离子霉素和放线菌酮的新型AOA技术对于受精失败的患者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研究为男性不育症的遗传学病因诊断及其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数据支持。第一部分:先天性梗阻性无精症的遗传学病因及妊娠结局分析目的:进行先天性梗阻性无精症(obstructive azoospermia,OA)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筛查先天性OA相关的致病基因和有害突变,并追溯其妊娠结局。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本中心于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本中心就诊的行全外显子测序的无精症患者,调查了其中先天性OA患者的精液常规、性激素及精浆生化结果,分析了先天性OA患者携带的CFTR(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基因突变情况,并进行了突变位点的功能预测。接着根据患者携带CFTR基因突变位点的数目,分析比较了携带2个CFTR基因突变位点的先天性OA患者和其他先天性OA患者两组间的临床基线指标、胚胎实验室结局、胚胎临床结局以及新生儿结局。结果:共纳入了 59例无精症患者,其中先天性OA患者38例。先天性OA患者的精液大多呈酸性且精液量偏小,精浆中性α-葡糖苷酶和果糖也偏低。在先天性OA患者中,24名患者(63.2%)携带CFTR基因突变位点。所有患者共携带41个CFTR基因突变位点,共20种类型,其中6种为新发突变,平均发生频率为1.71个/人,其中发生频率最高的突变位点为c.1210-12T[5]-c.1210-34TG[13](29.3%,12/41)。携带2个CFTR基因突变位点的先天性OA患者(n=17)和其他的先天性OA患者(n=21)的临床基线指标无明显差异,经附睾精子抽吸术(percutaneous epididymal sperm aspiration,PESA)单精子卵母细胞胞浆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助孕后,两组间的胚胎实验室结局、胚胎临床结局以及新生儿结局也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中国人群中CFTR基因的遗传突变模式与白种人的CFTR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