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线粒体病
癫痫
临床特征
基因
危险因素
儿童
摘要:
目的:分析线粒体相关癫痫患儿的临床和遗传学特征,探讨原发性线粒体病(Primary mitochondrial disease,PMD)共患癫痫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20年9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原发性线粒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癫痫,将所有患者分为癫痫组与非癫痫组。首先描述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及分子遗传学特征,重点展示了癫痫组患者癫痫发作的临床、脑电图特点,以及癫痫发作与PMD基因型,临床表型的相关性,然后利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研究PMD患者共患癫痫的危险因素。结果:1.共收集原发性线粒体病患者85例,中位发病年龄4.5岁(1.1-8.15岁),男:女=1.1:1,癫痫组45例,非癫痫组40例,癫痫组发病年龄较非癫痫组大,两组性别无差异;2.本组线粒体相关癫痫的发生率为53%,综合征性及非综合征性的PMD均可见,以MELAS综合征共患癫痫最为常见,此外,mtDNA突变、参与mtDNA维持/表达/翻译机制的基因突变导致的PMD更易共患癫痫;3.癫痫组癫痫发作形式多样,局灶性发作及全面性发作同样常见,一半以上的患者可见2种以上的发作形式;4.癫痫组中37.8%患者有惊厥持续状态表现,综合征性PMD、nDNA基因变异、参与mtDNA维持/表达/翻译机制的基因变异导致的PMD更易出现惊厥持续状态;5.癫痫组首次脑电图检查异常率为95.6%,以弥漫性慢波(68.9%)及枕/额区为著,多灶性癫痫放电(55.6%)最为常见;6.所有癫痫组患者都使用抗癫痫药物治疗,24.4%为药物难治性,药物难治性癫痫更常见于综合征性PMD、nDNA基因变异及参与mtDNA维持/表达/翻译机制的基因变异导致的PMD;7.82.3%的MELAS综合征共患癫痫,22.3%为难治性,在该综合征中,癫痫发作常在学龄期以首发症状形式出现,发作形式以局灶性发作最为常见,可见光敏感现象,近一半患者出现惊厥持续状态,所有患者均有脑电图异常,且以多灶性放电最为常见;8.21.7%的LS共患癫痫,癫痫发作常常不是该综合征的首发症状,且更容易在婴幼儿期出现;9.60%的mtDNA变异共患癫痫,22.2%为难治性,癫痫发作常在学龄期以首发症状形式出现,发作形式以局灶性发作最为常见,约三分之一患者出现惊厥持续状态,94.4%患者均有脑电图异常,异常慢波及癫痫样放电均较常见;36%的nDNA变异共患癫痫,约一半的患者出现惊厥持续状态,癫痫发作首发偏低龄,且发作更不容易控制。10.69.8%的参与mtDNA维持/表达/翻译机制的基因变异共患癫痫,26.7%为难治性,癫痫发作常在学龄期以首发症状形式出现,发作形式以局灶性发作最为常见,43.3%患者出现惊厥持续状态;约30%的编码OXPHOS亚单位/组装因子/电子传递的基因变异者共患癫痫,癫痫发作常在婴幼儿期以首发症状出现,发作形式常见全面性发作,且更容易控制;11.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临床表型、基因型、头颅MRI脑萎缩、头颅MRI白质损害、头颅MRI皮层损害、脑电图痫样放电、脑电图慢波这些因素在PMD癫痫组及非癫痫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痫样放电为PMD共患癫痫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1.355,P<0.05)。结论:约50%左右的儿童PMD患者可共患癫痫,线粒体相关癫痫有较高的临床表现及遗传异质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相关性;综合征性(尤其MELAS)、mtDNA基因变异及参与mtDNA维持/表达/翻译机制的基因变异者更容易共患癫痫;脑电图检查发现癫痫波对预测PMD共患癫痫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