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危险分层
中医证候
分子遗传学
摘要:
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的危险分层与中医证候的关系,初步探究MDS中医证候与分子遗传学特点的关系。方法综合MDS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IPSS-R和IPSS-R-M)将72例MDS患者分为相对低危组和相对高危组,检测患者外周血、肝肾功、骨髓细胞形态学、突变基因等指标,收集中医四诊进行辨证并计算证候积分,制定并填写《病例报告表》,整理数据,分析MDS危险分层和中医证候分型、证候积分、基因突变的关系。结果中医辨证为气血两虚证的患者相对低危组(67.5%)多于相对高危组(25%)(P<0.05),辨证为瘀血内阻证的患者相对高危组(56.25%)多于相对低危组(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脾肾不足证相对低危组(17.5%)与相对高危组(18.75%)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低危组与相对高危组均为气血两虚证证候积分最低,脾肾不足证证候积分稍高,瘀血内阻证证候积分最高。相对低危组的3个证型证候积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脾肾不足证与气血两虚证、气血两虚证与瘀血内阻证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不足证与瘀血内阻证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高危组的3个证型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气血两虚证与瘀血内阻证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不足证与气血两虚证、脾肾不足证与瘀血内阻证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就3个证型而言,无论哪种证型的证候积分,均是相对低危组较相对高危组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对高危组基因突变率高于相对低危组(P<0.05)。3个中医证型中,脾肾不足证所检出最多的基因为TET2(3例,30%),气血两虚证为SF3B1(8例,57.14%),瘀血内阻证为TET2(9例,45%)。在各个常见突变基因中,SF3B1检出率最高的证型是气血两虚证(8例,57.14%),且3个证型的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RSF2检出率最高的证型是瘀血内阻证(7例,35%),3个证型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常见突变基因在3个证型中的检出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DS危险分层与中医证候分型、中医证候积分、基因突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