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肝移植
他克莫司
血药浓度
基因多态性
表观遗传调控
摘要:
研究目的肝移植手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手段。排斥反应是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影响移植器官存活的重要因素。因此,器官移植成功的关键就是抑制受体的免疫系统从而预防排斥反应的发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合理的选择和使用免疫抑制剂。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免疫抑制三联方案为:他克莫司联合吗替麦考酚酸酯与糖皮质激素。其中,他克莫司因其有效治疗浓度范围窄,个体差异大,不良反应严重等药动学和药效学特征而需要通过血药浓度监测来调整其给药剂量。然而,由于血药浓度监测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只能从一定程度上降低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和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率。因此,找到影响他克莫司体内代谢过程的关键因素并确定其为生物标记物,在给药前即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来确定个体化给药剂量,对于移植术后他克莫司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着更加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关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原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传药理学方面,且大多结论不尽一致。这提示他克莫司在人体肝脏的代谢过程,可能也受表观遗传学因素的影响,有待系统深入研究。同时,由于肝脏是药物代谢最重要的器官,在肝移植中,现有研究已提示供体肝脏在术后药物代谢研究中占据着更重要的地位。因此,肝移植术后他克莫司初始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更能反映出供体肝脏的个体差异。本研究拟以肝移植患者术后初始血药浓度为依据,观察供体肝脏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因素对肝移植患者术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影响,力求明确、完善他克莫司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以及影响其代谢过程的调控因素,以确定对临床制定他克莫司个体化给药方案具有指导意义的生物标记物。一、供体肝脏遗传学因素对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1.研究对象筛选及肝移植供体肝脏组织标本的收集本研究通过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移植中心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的肝移植患者临床资料、术后免疫抑制剂给药方案及他克莫司初始血药浓度检测结果等进行分析,筛选出初始血药浓度差异较大(高浓度组>10μg/L,低浓度组<5μg/L)的两组共计78例患者,从河南省消化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生物样本库中获取此78例患者的供体肝脏标本(伦理号2019-KY-019)。2.78例供体肝脏组织DNA的提取及基因多态性的检测提取供肝组织DNA,PCR扩增目的DNA片段,参考现有文献,检测CYP3A5、CYP3A4、CYP3A7、UGT1A4、UGT2B7及ABCB1在亚洲人群中的常见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并和他克莫司初始血药浓度/剂量(concentration/dose,C/D)值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可能参与他克莫司代谢途径的药物代谢酶或转运体以及影响肝移植术后他克莫司初始血药浓度的SNP位点。3.携带CYP3A5*3/*3供体肝脏组织RNA的提取及全转录组测序根据基因多态性的检测结果,在携带CYP3A5*3/*3基因型的供体肝组织(共计36例)中筛选出依然存在他克莫司初始血药浓度差异的23例样本。将其分成高、低血药浓度组(高浓度组>10μg/L,低浓度组<5μg/L),提取组织RNA,进行全转录组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肝移植供体基因多态性与受体术后他克莫司初始血药浓度之间的相关性(1)CYP3A酶基因多态性:①78例肝移植供体CYP3A5表达型(CYP3A5*1/*1,CYP3A5*1/*3)与 CYP3A5 不表达型(CYP3A5*3/*3)相比,受体术后他克莫司初始血药浓度C/D值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26)。但携带CYP3A5*3/*3供体的肝移植患者中,他克莫司初始血药浓度仍存在较大个体差异。②供体CYP3 A4*1/*1基因型和携带CYP3 A4*1G基因型(*1/*1G+*1G/*1G)的他克莫司初始C/D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3)。③供体CYP3A7 rs2257401位点的GG型与GC+CC型相比,受体术后他克莫司初始血药浓度C/D值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28);供体CYP3A7 rs10211位点的AA型与GG+GA型相比,受体术后他克莫司初始血药浓度C/D值之间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41)。(2)UGT酶基因多态性:①78例供体肝组织中,UGT1A4的5个SNP位点之间存在连锁不平衡效应,但各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受体术后他克莫司初始血药浓度C/D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66)。②UGT2B7的5个SNP位点之间存在连锁不平衡效应,但各位点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受体术后他克莫司初始血药浓度C/D值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77)。(3)ABCB1基因多态性:78例供体肝组织中,ABCB1基因3个SNP位点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受体术后他克莫司初始血药浓度C/D值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29、0.6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