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
免疫表型
遗传学特点
预后分析
摘要:
背景与目的: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目前,AML的预后危险分层主要基于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而免疫表型对AML的预后价值也逐渐受到重视。最近,国际学者根据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BPDCN)的免疫表型特点定义了BPDCN样免疫表型(CD123阳性同时CD56或CD4至少一种阳性),并发现BPDCN样免疫表型在伴NPM1突变且细胞遗传学正常(cytogenetically normal,CN)的AML患者中与不良预后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伴BPDCN样免疫表型AML患者的遗传学特点和临床预后,以及BPDCN样免疫表型与2022 ELN风险分层结合是否能进一步细化风险分层,并评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对这类患者预后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收集264例初发AML(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除外)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生存随访。根据CD123、CD56和CD4的表达情况,将患者分为BPDCN样免疫表型阳性组和阴性组。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Pearson卡方检验、Yates''矫正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遗传学特点和治疗疗效。通过Kaplan-Meier法计算两组患者的无事件生存期(event-free survival,E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并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期的差异。进一步分析BPDCN样免疫表型在不同亚组AML患者中的预后意义。对于伴BPDCN样免疫表型AML患者,比较行allo-HSCT组和未行allo-HSCT组之间生存期的差异。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ML患者生存期的因素。 结果: 1、BPDCN样免疫表型阳性组患者138例(52.3%),阴性组患者126例(47.7%)。BPDCN样免疫表型阳性组中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24.6%vs.7.9%,P=0.0003)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25.4%vs.4.8%,P=0.0001)的比例显著高于阴性组。 2、BPDCN样免疫表型阳性组患者的CEBPA-bZIP突变发生率显著低于BPDCN样免疫表型阴性组患者(7.2%vs.19.0%,P=0.0042)。 3、在AML患者中,BPDCN样免疫表型阳性组患者对诱导治疗的治疗反应与阴性组患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 4、在整体AML中,BPDCN样免疫表型阳性组患者的EFS(P=0.0126)和OS(P=0.0001)均显著短于BPDCN样免疫表型阴性组患者。在非老年AML患者中,BPDCN样免疫表型阳性组患者的EFS和OS同样短于阴性组患者(EFS,P=0.0136;OS,P<0.0001),但在老年AML患者中,BPDCN样免疫表型并不影响预后(EFS,P=0.7045;OS,P=0.7431)。 5、根据2022 ELN风险分层,在预后良好组(P=0.0260)和预后不良组(P=0.0013)中BPDCN样免疫表型阳性组患者的OS显著短于阴性组患者;在预后中等组中,BPDCN样免疫表型阳性组患者与阴性组患者之间的EFS(P=0.1956)和OS(P=0.3462)均无统计学差异。此外,预后良好组中的BPDCN样免疫表型阳性患者、预后不良组中的BPDCN样免疫表型阴性患者和预后中等组患者之间的EFS(P=0.2823)和OS(P=0.4698)均无统计学差异。 6、在CN-AML患者中,BPDCN样免疫表型阳性组患者具有较短的EFS(P=0.0077)和OS(P=0.0059);在伴复杂核型AML患者中,BPDCN样免疫表型阳性组患者具有较短的OS(P=0.0284);在伴t(8;21)AML、伴NPM1突变AML、伴CEBPA bZIP突变AML和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myelodysplasia related,MR)基因突变的AML患者中,BPDCN样免疫表型阳性组患者与阴性组患者之间的EFS和OS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 7、对于BPDCN样免疫表型阳性患者,行allo-HSCT治疗的患者具有显著较长的EFS(P=0.0022)和OS(P=0.0009)。 8、多因素分析表明BPDCN样免疫表型是影响AM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hazard ratio,HR):1.678,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