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学
武术
传播
孔子学院
文化
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的地位不断提高,与外部各方的交流与合作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对汉语的学习需求急剧增加,对中国五千年历史文明产生深厚兴趣。作为中华民族创造的具有上千年历史的中国武术,是从人类生活生产、劳动实践和军事战争中创造出来的中华文化精粹,是中国最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之一,它具有健身、自卫、竞赛、娱乐等多种功能,历史悠久并植根于民间,体现了中华民族修身立德、崇尚自然、知行合一的伟大精神。武术文化概括为三个层面:“外显层为技术器物层、中间层为制度习俗层、内核层为思想价值层”。[1]中国武术负载着中国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一种以技击性为本质属性,追求人生境界的东方文明。武术不仅需要传承和保护,更是中国的名片,其悠久的历史深刻反映东方智慧。孔子学院的成立为中国武术的更好更快发展和推广提供了舞台和机遇。孔子学院中的武术传播是面向完全不具有中国文化背景的外国人,他们在向中国教师学习作为肢体语言的中国武术文化时,文化冲突、宗教信仰差异、刻板印象等跨文化传播障碍迅速显现,若产生不良后果则会引起受众者的焦虑、愤怒、恐惧、退缩。目前为止,孔子学院还是主要以汉语教学为主,没有重视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武术的传播,造成孔子学院中武术传播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在孔子学院武术教学中跨文化传播学至关重要。孔子学院武术传播的研究,必须具备一种面向全球社会的问题领域,才能深入探讨武术在传播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关系,从而归纳总结出武术跨文化传播的措施。将跨文化传播学作为科学的理论指导,孔子学院中武术的传播不仅能解读不同文化和不同国籍人群面对差异的整体统一或改变,还能面对各个文化和行为体的文化输出及其改动、更新、理解的过程提供理论说明。本文旨在以跨文化传播学为理论依据,提出跨文化传播学对于孔子学院武术传播的重要性,分析孔子学院中武术教学的现状,构建武术的跨文化传播策略,使学生掌握武术的基本理论,认识武术的文化特性及内涵。从而提高武术跨文化传播的效率和质量,增加世界上学习中国武术的群体数量,进一步明确武术传承传播的历史使命,增强民族自信心、责任心和使命感,使中国武术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