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大学校园空间
跨学科交流
传播学视角
学术信息偶遇
行人仿真
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越来越得到重视。我国将发展创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大学是在有限的面积内把多学科的知识和多学科的师生密集汇聚在一起的社会组织,跨学科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是大学促进创新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大学可以视作学术信息交互传播的学术共同体。学术共同体内部信息传播的效率决定了学术共同体的创新能力。目前我国大学校园学科内部的学术信息传播开展得较好,但学科之间存在着较多的学术信息传播障碍。本文计划从规划设计的角度,研究如何进行校园功能布局和流线组织,促进师生日常生活中更多与跨学科学术信息的偶遇,使师生可以以最小的时间成本和心理成本获得与其他学科学术信息的接触与传播的机会,以此创造利于跨学科学术信息交互、利于创新的校园物理环境。本文的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本文的第一章,交代研究背景,阐明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对贯彻全文的重要概念进行界定,整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明确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本文的第二、三章,是本文的基础研究部分。首先,从传播学的角度揭示大学的根本意义在于学术信息的传播,指出当前大学校园存在跨学科学术信息传播障碍的问题。然后提出跨学科学术信息偶遇的方法来应对这些障碍,详细阐述其作用机制,即增强建筑间的联系、结合日常行为流线、以实时学术场景作为展示主体。对大学师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乐于接受这种跨学科学术信息偶遇的方式。其后,通过正向证明和反向证明两种方式佐证跨学科学术信息偶遇对促进跨学科学术信息交互的重要性。目前采取跨学科学术信息偶遇的方式进行跨学科学术信息交互的校园多在国外,麻省理工学院、柏林自由大学和日本函馆未来大学这三个案例的校园空间特点和学术创新成就可以作为正向证明。而国内传统大学则把跨学科学术信息交互依托在交往空间,对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交往空间的学术信息交互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传统交往空间的跨学科学术信息交互情况并不理想,反证了在大学创造跨学科学术信息偶遇的重要性。第三部分是本文的第四、五章,是本文的实验研究部分。该部分以四个大学校园的概念设计方案为例,运用GAMA代理建模与仿真平台为这四个方案建立行人仿真模型,模拟师生在校内的日常行为轨迹,再通过多方案对比,初步得出有利于促进跨学科学术信息偶遇的校园空间形态与功能布局策略,包括提高学院楼的连接度和功能复合度、减小学院楼附近的室外路网密度。通过以上工作,本研究将得到两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一是具有一定普遍适用性的大学校园行人仿真模型;二是以促进跨学科学术信息偶遇为目的提出的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策略。希望本研究能够引发大学建设者、管理者们对校园建筑空间与跨学科交互关联性的思考,为大学创新力建设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