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传播学
涵化理论
大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
方法优化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并提出要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的主题。青年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无疑要聚焦青年,特别是青年大学生。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爱国主义教育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传播,是以培养爱国认知、增进爱国情感、树立爱国信仰、砥砺爱国意志、引导爱国行为为目的的传播活动。当今时代,大众传播媒介迅猛发展,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对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方法提出了挑战。如何有效利用传播学的相关理论,进行有效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传播己成为当前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题。因此,应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提升放置于传播学的视野之下,构建传播学视野下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教育效果的方法优化路径。本文在分析将传播学涵化理论运用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的方法优化路径,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从传播学涵化理论视角分析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表现形式与基本要素。在文献整理、理论梳理的基础上,对涵化理论的形成发展及核心内容进行阐述,并对传播、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内涵进行深入探讨。基于传播学涵化理论视角,本文认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表现为一种特殊的传播活动,爱国主义教育传播是一个涵化的过程,并从爱国主义教育者、爱国主义教育对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爱国主义教育载体、爱国主义教育效果五个方面来探讨爱国主义教育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第三部分,探讨涵化理论运用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一方面,涵化理论的核心是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众具有涵化作用,由于涵化受众与爱国主义教育对象相一致、涵化效果助推爱国共识成为社会主流,本文认为涵化理论能有效应用于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爱国主义教育在新形势下的现实境遇,传统教育方法面临的新技术挑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有待增强,也迫切需要借鉴传播学相关理论创新爱国主义教育途径。第四部分,结合涵化理论探究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优化路径。从传播内容方面,要科学合理设置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突出内容的时代性、生动性、引领性和针对性;从传播渠道方面,要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传播平台,发挥各种传播媒介的协同涵化作用;从传播模式方面,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传播过程中构建“涵化—反向涵化—涵化”的涵化模式、依托于全员参与的系统传播模式、客观现实与主观现实的连接模式以及单线涵化到多元认知的转变模式,建立起立体式的爱国主义教育传播机制;从传播主体方面,不仅要全面增强教育传播者的综合素质,而且要切实提高传播受众者的媒介素养、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主体责任,加强家庭、学校、社会间的协同,共同助力涵化效果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