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西汉谣言
谣言传播
传播效果
社会舆论
摘要:
谣言作为一种社会舆论,对西汉的方方面面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西汉时期的谣言同样也有独特的社会意义。西汉谣言产生于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本文着重在于探讨谣言在西汉的传播过程,通过对于它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方式、接受者的分析,来探寻西汉谣言传播的发生机制传播效果以及揭示谣言如何导致西汉王朝逐渐走向灭亡。本文分为以下六个部分。本文第一章为序章,总体论述了本论文选题的意义和可行性,对谣言的定义进行了综述,主要借助于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研究方法来梳理目前国内外对于谣言研究的成果和不足之处,目前已有的历史谣言研究中基于传播学视角的研究相对较少,此外对于某一朝代中谣言研究不足,恰好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着重研究西汉时期的谣言传播。本文的第二章,为西汉谣言的整体概述,介绍西汉时期谣言产生的社会背景和谣言产生的社会心理,西汉时期谣言的产生缘起与民间传说、社会信仰密切相关,此外,西汉时期的社会心理对于谣言的产生和传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本文的第三章中重点研究西汉谣言的具体内容,细化谣言的具体形式,并且根据谣言的内容来将其分类,可以具体分为政治类谣言、灾难类谣言和社会类谣言;通过对于西汉时期的谣言文本分析,谣言传播特点表现为内容多样性,时效性,舆论监督性和文学性。第四章介绍西汉谣言传播路径和传播效果,传播路径主要介绍西汉谣言的传播介质和传播者,传播效果主要介绍分析西汉谣言传播的社会功能,谣言产生的影响。西汉时期的谣言传播主要通过口耳相传,文本案牍和图像石刻这三种方式,底层孩童和统治阶层构成了主要传播者,通过梳理西汉谣言的传播内容,探索谣言对于西汉社会的产生的具体影响,谣言一方面可作为针砭时弊的利器,一方面又是政治斗争社会斗争的工具。在本文第五章中详细介绍了面对西汉时期产生的各类谣言,作为管理者的中央政府采取了何种防谣控谣的措施,主要分为两部分分析,一方面是谣言的应对措施,另一部分是西汉政府的谣言舆论管控措施。无论是利用谣言上位还是大力消灭谣言,西汉统治者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作为出发点。第六七章是文章的探讨的核心内容,以“行西王母诏筹”事件为例,在这一部分重点分析谈论这一西汉著名的谣言事件对于西汉王朝走向灭亡有何种推动作用。研究西汉谣言及其传播机制在王朝灭亡中担任的推手“角色”,并分析其中的作用机制。首先讨论了该谣言事件是如何引发了社会恐慌和群体事件及官方的应对态度与措施;其次讨论了该事件与西汉民众信仰之间的关系,认为西王母行筹谣言的爆发与西汉末年天灾频发的社会环境和当时西汉政局腐朽黑暗有关;最后讨论西王母行筹事件对于西汉王朝的走向以及最后的颠覆的作用以及影响。并期望透过西汉时期谣言的传播,对于如今社会防治谣言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