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传播成本理论
成本主义
传播学
范式
媒介进化
摘要:
就全文主旨而言,论文以传播成本为基点、以成本思维为指导,探讨了一种重新理解、诠释人类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基础理论——传播成本理论。一种不止是“从成本出发”去认识“什么是传播成本”的理论,更是“从传播成本出发”去再认识“什么是传播”的理论,意味着一种传播学研究的新范式——“成本主义”范式。媒介进化作为媒介研究以及传播研究中相当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其中起到的主要是参照视角的作用,或作为例题的作用。论文首先指出:既往的传播学研究在整体上存在着一种绝大多数人都习以为常、并不觉其弊的理论范式——以传播效果为直接关注、并围绕其展开思维的“效果主义”范式;且由于这种理论范式占据了“大众传播理论之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因此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传播学“即”传播效果研究。也正因如此,整个传播学的知识生产和理论建构得以产生一个基础性、结构性的重大盲区——以传播成本为基点、以成本思维为指导的“成本主义”范式的学术分析几乎不见踪影。之所以导致这种结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潜在原因就在于“人是思维的动物”,人的思维模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科学研究的理论范式。基于二元论的视角而言,“效果思维”和“成本思维”本来属于两种同等重要的人类基本思维模式,但在传播学得以孕育、诞生和发展的20世纪,世界范围内基本上都受“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而盛行“效果思维”、忽视“成本思维”。论文进而提出:“传播成本”概念其实对于传播学的理论创新和范式革新极具基础性意义。因为它不仅对应着人的一种基本思维、基本理性——成本思维、成本理性;而且还构成了传播赖以存在和传播效果得以生成的根本性前提——基于“行为主义”的视域而言,既往的传播研究大多忽视了传播与其他一切人类行为都共同拥有的一个基本“通性”:以“消耗”换“行动”。也就是说:传播首先意味着“消耗”。所谓“传播成本”,即指传播的消耗,更详细地说是传播行为在具体实施的整个流程中所付出一切代价、所做出的一切牺牲,或所用掉的一切资源、所花费的一切损耗,其成分主要包括人力、物力、时间三种。基于“传播-传播成本-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而言,传播成本内在规定着两条基本原理——其一,对社会发展的反比例效应;其二,传播成本最小化定律。社会的进步速度、文明程度,以及传播的自由度、流畅度,分别受这两条基本原理支配。“从媒介出发”展开学术叙事,或者说广义的媒介研究,称得上传播学研究中的另外一种统治性范式,而媒介进化问题则是媒介研究中相当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保罗·莱文森发明了“人性化趋势理论”来解释媒介何以进化,但显然这一解释不够精准、具体。因为“人性”概念的指涉范围实在太过笼统、宽泛,一切有关“人”的问题都可归咎于“人性”。所以,以媒介进化为例重新进行一番“成本主义”范式的分析,不仅可以使这一问题得到更加精准、明确的解释,而且可以籍此证明:“成本主义”范式的分析对于整个传播学理论体系的重塑也有底层性、基础性意义。为科学地诠释媒介进化问题,论文区分了两种向度的“人-媒”关系:一是媒介对人的“媒介化”,二是人对媒介的“人化”;并明确强调了“人-媒”关系的主流状态:虽然媒介能够反向度地“媒介化”人,但总体上而言最终还是人正向度地“人化”媒介;从而最终得出结论:“人-媒”之间建构的实质是一种“人为主体、媒介为用具”的“体-用”关系;媒介进化实为“人为”驱动的进化,而非“自为”驱动的进化;人类选择媒介的基本依据之一就是成本思维、成本理性,媒介则必须最大程度地满足人类节省传播成本的需要。在论文的最后部分,首先基于狭义媒介亦即信息媒介或传播媒介的视角,将媒介分为两个组成部分——作为“虚在”部分的媒介符号,和作为“实在”部分的媒介实体;然后就这两部分的进化情况分别展开“成本主义”范式的理论分析——作为“虚在”部分的媒介符号循着传播成本最小化定律呈现出既编码省力、亦解码省力的向度不断进化,作为“实在”部分的媒介实体循着传播成本最小化定律呈现出既物力节省、亦人力节省的向度不断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