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印度洋:海洋互联与社会创生》
传播学
拉斯韦尔“5W模式”
翻译方法
摘要: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国别与区域研究已成为一门显学,外语学科、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等各学科开始不同程度地转向国别与区域研究。印度洋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区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文化连续体之一,印度洋已成为国别与区域研究的重要一维,近年来受到学界的持续关注。本文是一篇英汉翻译报告,源语文本选自《印度洋:海洋互联与社会创生》,作者为阿卜杜勒·谢里夫,内容涵盖印度洋的地理环境、海上贸易、历史文化等多个维度,全面剖析了印度洋地区的发展进程。源语文本属于学术专著,语言客观真实,行文逻辑缜密。该书的翻译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印度洋历史文化,同时为国别与区域研究提供了学术借鉴和史料参考。本报告以传播学为理论指导。基于拉斯韦尔5W模式,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传播要素,使译文满足读者期待,实现积极的传播效应。在《印度洋:海洋互联与社会创生》的翻译实践过程中,译者从控制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及传播效果五个视角简要分析5W模式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践过程中的具体案例,着重从译者(控制主体)、文本(传播媒介)和读者(受众)三个维度出发,灵活使用翻译方法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译前环节,译者仔细研读源语文本,充分利用专业词典和平行文本梳理源语文本中的专业术语,并制作英汉对照术语表,同时借助De?ja?vu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效率。在译中环节,译者以5W模式为理论指导,从控制主体、传播媒介和受众三个角度描述翻译策略及翻译方法的选择。在控制主体层面,首先,译者聚焦三类文化负载词(物质文化负载词、宗教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的精准翻译,使用音译法与译文加注法,力求原文信息的精准传递;其次,译者运用增译法,适当添补背景信息,减少原文与译文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最后,译者充分发挥译语优势,灵活使用汉语中的四字格表达,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在传播媒介层面,译者从词汇、句法和篇章三个维度努力实现源语文本与译语文本在文体风格上的对应。在受众层面,译者充分考虑到目标读者群体的阅读期待,深入把握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显著差异,运用拆译法和语态转化法,对原文结构进行灵活变通,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在译后环节,译者在反复自查的基础上,邀请国别与区域研究领域的专家,对译文进行校对和润色,以保证译文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本翻译报告由五章组成:第一章是翻译任务描述,主要介绍任务背景、目的及意义、源语文本和报告框架;第二章为翻译过程描述,详细介绍译前准备、翻译过程和译后校对三个阶段;第三章是理论基础,在传播学理论的发展基础上阐述5W模式及其在翻译中的运用;第四章是案例分析,译者从控制主体、传播媒介和受众三个维度,描述在翻译过程中采取的策略和方法;最后一章总结了此次翻译实践的经验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