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小猪佩奇
形象变异
多元文化
后现代
摘要:
《小猪佩奇》是一部英国学前动画片。自2004年在英国首播后,已经在全球180个国家和地区、以40多种语言播放。因其活泼温情的故事情节、魔性的画风、简单的画面而备受欢迎。动画凸显“简单的家庭生活”和“完美的家庭”两大主题,故事内容多围绕日常生活进行创作,展现生活中的乐趣。佩奇聪明伶俐、活泼友善的小猪女孩形象也深入人心。《小猪佩奇》引进国内后,受国内传播语境、传播主体、媒介技术的影响,传播过程中逐渐发生形象变异,形成“猪猪女孩”、“社会人”、“硬核鼓风机佩奇”等新佩奇形象,并成为表情包文化、方言文化、短视频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的载体,传递不同的文化语义,在社交网络上掀起了“佩奇文化”风潮。与此同时,新佩奇形象还激发了后现代社会人们儿童化消费倾向及社交化消费倾向。商家也从中获取了极大的商业利益。佩奇形象从原动画形象至一系列新佩奇形象的变异,既是不同文化形态的传播,又是后现代社会文化特征的展现,直观地呈现了目前国内的社会文化现状和特征。本文对于小猪佩奇形象变异过程的研究,重点并非其本身的动画形象,而是佩奇形象旅行至中国的文化语境后,经由国内接收者想象并二次创作产生的“集体想象集合物”。通过对新佩奇形象传播主体、传播语境、传播媒介、文化意义等方面的分析,深度剖析形象语义,借此研究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核,探讨国内当下社会中出现的某种后现代文化的一些特征。本文借鉴比较文学变异学的概念及理论,基于传播学的视角,对小猪佩奇形象变异进行了分析。论文梳理了佩奇的原动画形象及变异后的新形象,通过对小猪佩奇形象的呈现形态及形象变异过程的分析,指出了导致佩奇形象变异的原因,针对造成其形象变异的原因,联系当前社会背景及文化背景,深度剖析该现象呈现出的后现代社会文化特征。文章旨在解决三个问题:小猪佩奇形象传入国内后发生了怎样的形象变异?小猪佩奇的形象为何会发生变异?小猪佩奇形象的变异反映了当前中国怎样的社会及文化特征。文章第一章为绪论,阐述了选题理由、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创新之处等。第二章对论文中的重要概念及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界定和描述。第三章梳理了小猪佩奇原动画形象及变异后产生的新形象。第四章从三个阶段介绍了小猪佩奇形象变异的全过程。第五章分别从传播媒介、传播主体、传播渠道、传播语境几个层面阐释小猪佩奇形象变异的原因。第六章进行总结,对全文进行总结性思考,阐释小猪佩奇形象变异现象与后现代社会转换之间的联系,并对研究成果进行小结并指出自己研究中的不足。研究发现,《小猪佩奇》动画引进国内时,正值媒介技术的快速变革的时期,短视频等新形态社交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当下的传播语境,也带来了新媒介文化、代际文化、消费主义等文化新形态的产生。社会由单一主流文化转向多元文化互相交织的状态。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佩奇的形象先后成为各新兴文化的载体,传递其中的文化话语与文化规则。也正因如此,佩奇新形象也呈现出后现代社会中的诸多特征。佩奇形象变异的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后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媒介技术的发展创造了佩奇形象变异的文化环境,也为佩奇形象快速变异提供了技术支撑。媒介技术的发展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传统意义上的受众地位提升,大众传播媒介不再拥有主导地位。网络流行文化、社交文化、圈层文化等亚文化形态对主流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形成了一个多元文化社会。当下社会逐渐成为一个去中心化的后现代社会。佩奇形象的变异映射当前社会文化特征的同时,也从侧面凸显了当下社会里媒介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