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太极拳
瑜伽
要素
比较
摘要:
太极拳拥有数百年的历史,在国家的推动下太极拳的传播与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随着西方搏击术在中国的流行,太极拳的技击性遭到了质疑,更有人给太极拳挂上“卫生拳”“老年拳”的标签,在健身房中也鲜见太极拳的身影,太极拳似乎受到了年轻人的冷落。与此同时,同样饱含着古典文化光芒的瑜伽,在世界范围内开花结果,掀起一阵瑜伽热潮。在国内,大小健身房几乎都开设有瑜伽课程,瑜伽会馆也如雨后春笋,不少年轻人以练习瑜伽为时尚。相似的生长土壤,相近的动作特征,同样悠久的文化内涵,瑜伽的传播效果明显优于太极拳。为了太极拳这项传统东方运动的传播与发展,本文将太极拳、瑜伽置于传播学视角之下,比较二者传播要素的异同,通过研究旨在借鉴瑜伽传播的成功经验,促进太极拳的传播与发展。本文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比分析法对两个项目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和受众四个纬度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传播者方面,相较于太极拳以官方传播者为主,瑜伽民间传播者的作用要大于太极拳,而且互联网时代瑜伽拥有更多的无意传播者。2.传播内容方面,两项目既注重技术动作的传授,也重视运动文化的传播。相较于太极拳以单一套路式太极拳传播内容为主,瑜伽的传播内容更贴近市场不同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3.传播媒介方面,太极拳和瑜伽的传播均借助于人的身体及在工具中的延伸,强调对太极拳和瑜伽的亲身练习。相较于瑜伽,太极拳借助大众媒体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但瑜伽更注重运用各种类型的网络媒介,运用频次也要高于太极拳。4.受众方面,相较于太极拳的受众群体,瑜伽受众群体更年轻化、女性居多、学历更高、消费能力也更强。为了太极拳更好的传播与推广,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在保持官方传播者对太极拳传播的重要作用基础上,更要注重民间传播者的作用,发掘和培养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太极拳名家,鼓励他们利用网络社交平台分享太极拳的练习。2.重视太极拳文化内容的传播,丰富细化太极拳的传播内容,着眼市场多元需求,适应消费者和现代社会的要求。3.加强项目的创新性改造,打造太极拳健康、积极、年轻、时尚的形象。太极拳传播者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媒体传播推广太极拳。4.加快太极拳在中小学的推广与普及,拓宽青少年太极拳教育渠道,同时要培养太极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扩大太极拳参与人群的数量和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