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民俗传播
渔民文化
巢湖
变迁
摘要:
巢湖作为安徽省城合肥的独特水域资源和靓丽名片,在城市发展和地方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过去对于巢湖文化的众多研究中,多集中于区域文化的历史传承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等方向,对巢湖文化的地理位置、区域概念、发展过程、文化特征和历史考究等做了较多的总结。而渔民文化作为巢湖文化中人文领域的内容之一,目前尚缺少系统性研究。此外,在国内许多涉及“渔民文化”的研究成果中,也缺少以巢湖渔民为研究对象的个案。本文从民俗传播学视角出发,通过文献阅读、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的方式,分别从物质、语言、精神、行为角度对巢湖渔民文化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思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民俗传播学是基于民俗文化学和传播学交叉而形成的交叉学科,以世代传承和变化着的民俗事象的传播作为研究对象。以民俗传播学为视角研究巢湖地区渔民文化变迁,正由于巢湖渔民文化中的民俗事象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研究渔民文化更要深挖其是如何传承和变迁。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由于巢湖渔民群体数量庞大,居住分散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短时间内难以做到对于整个群体的研究。因此,笔者采用个案研究方法,以小见大,以巢湖市下朱村为例,以当地的渔船、渔具、时节、风俗、语言和精神为研究对象,一方面尝试从横向传播的角度进行研究,另一方面从纵向传承过程角度进行研究。在实地调研中,笔者发现巢湖本地渔民主要由三种类型构成,一种是世居渔民,第二种是外来渔民,第三种是农转渔民,而本文所研究的下朱村渔民中多数属于第三种。在对下朱村渔船变迁研究中,当地经历了从木帆船、机帆船再到水泥船的变迁历程,伴随着渔船的变迁,渔民的出湖范围更广了,一次捕鱼的时间更长了,但同时捕鱼的难度也更大了,过去那些船帆的操作技巧几乎已经消失;在对渔具渔法的变迁研究中,发现其经历了横向传播和纵向传承的演变,即一方面会从外部传入先进的捕鱼工具或技术,另一方面也会对过去的捕鱼方式加以继承;在对捕鱼时节的研究中,发现外部有形权力主体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渔民的渔业活动,在造就捕鱼时节的同时也在塑造着一种渔民的行为文化;在对渔家风俗的研究中,发现随着时代的进步一些过去巢湖有的渔业风俗也在渐渐的消失,在这背后的是仪式感的衰落和传承意识的减弱。研究巢湖渔民文化变迁,一方面是从民俗传播角度看待渔民文化的变迁历史,另一方面也希望思考如何在当代能够做好对于巢湖渔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渔民文化的传承面临着渔民群体的不稳定、渔业风俗被淡忘和渔船渔具变迁带来文化丢失的困境,可以尝试采用政府扶持、产业推动和文化抢救等方式进行合理化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