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水浒传》
成书年代
版本
文献-传播学方法
摘要:
近百年来的《水浒传》作者和版本研究,未能解决《水浒传》成书年代问题。作者、版本等固然重要,但在这些问题疑莫能明的情况下,确定作品成立的有效证据应该是作品的传播和读者的接受:如果有文献证明某部作品在社会上流通,无论以什么方式,只要有人收藏、著录、阅读或评论该作品,就应该承认该作品的存在,反之则表明其不存在。这种研究方法是文献—传播学方法。运用这样的方法讨论某部作品的成书年代,就可以将讨论建立在可靠文献的基础上,避免了因作者、版本、内证等疑难问题而产生困扰的窘境。科学研究只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因此,在讨论通俗小说成书年代(包括作者、版本、内证等)时,凡没有直接文献—传播学证据证明的结论,都只能视为"猜想"或"假说",不能作为定论,更不能把这种"假说"作为下一个结论的证据来使用,以致使得有关研究结论成为一大堆"假说"。今天的通俗小说研究存在着太多这类"假说"。而从现有文献来看,最早记载《水浒传》流传信息的是李开先的《词谑》,从中可以分析出《水浒传》成书和流传的确定时间在明嘉靖三年至九年之间(1524-1530年),而不是通常所说的元末明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