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博物馆
空间设计
地域性
建筑形态
建筑文化
摘要:
最近二十年是我国地方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黄金时间,很多具有地域性的博物馆建筑已经承担起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传播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的功能。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博物馆不仅仅具有其学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其社会价值,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物质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其精神生活也必然要迈入新的历史阶段。
博物馆建筑因其与生俱来的文化性、历史性和艺术性,必然和广大人民对于文化的认同和精神的追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历来就是建筑界所热衷讨论和创作的焦点,成为世界各国众多建筑家们展现才华、实现理念、体现风格的最佳题材。面对如此众多优秀的博物馆实例,我们如何进行理解和借鉴,并为今后的创作提供可以参考的依据是笔者在论文阶段思考的问题。现代建筑理论认为:空间是建筑的灵魂。创作一个好的博物馆建筑,首先应创造一个好的空间。空间是由各种因素共同制约的,如何在这众多制约因素中找到可供设计参考的理性逻辑,是本论文的首要切入点。
“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带来了文化的趋同性,一个成熟的文化体系具有其文化的自净能力和抵制能力,即表现为对自身文化的传承和对同化的抵制,批判性地域主义也成为了影响当今建筑设计创作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如何结合地域性设计空间品质优秀的博物馆作品,则成为了本论文的切入点之二。
晋城博物馆是地方博物馆空间设计中的佳作,笔者在对其深入了解、考察和体验之后,认为其在空间设计方法上注重空间的多变性和丰富性,给参观者以舒适和丰富的空间体验;在地域性创作上结合晋城地方特点突出了博物馆的文化性和历史性,尤其结合方案地形进行创作更是设计中的亮点。笔者希望结合晋城博物馆和一些国内外优秀的地方博物馆建筑实例,对上述两个论文切入点进行研究和阐述,力图为今后的地方博物馆设计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在空间设计方法方面,研究侧重于地方博物馆核心空间、空间序列的设计,突出了空间之于人、之于建筑的本质特性,次要研究了展室空间、建筑造型、装饰艺术的设计;在地域性设计方法方面,研究则侧重于博物馆与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融合以及对传统的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