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西湖传统风景区
风景建筑
建筑设计方法
和谐共生
西泠印社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支付能力不断提高,除了生活必需花费之外的休闲花费逐渐增加,民众对于旅游的期望相应增强,政府为了满足民众需求,快速开发旅游景区;另一方面,国家相继提出对于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的政策,风景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快速开发景区的需求和保护生态坏境的政策出现矛盾,这在西湖传统风景区中有所体现,快速的开发对景区的整体性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如何通过建筑设计的角度减少对西湖传统风景区的破坏,使建筑与景区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谐共生是文章研究的方向,而国内外研究中对于此方向缺少系统性的研究。文章中的传统风景区是指自然风景资源丰富、历史文化背景深厚(特指清代以前的历史)、可满足游人游览需求、开发成熟的区域;风景建筑是景区中有观赏价值和旅游服务价值的建筑类型,对于景区的完整性和观赏性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尤其是新建建筑经常会对传统风景区中的历史文化造成冲击。文章研究对象为西湖传统风景区中的风景建筑,其中西湖传统风景区开发相对较早、设备成熟、景区辐射范围大、自然元素丰富,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对于西湖传统风景区中西泠印社的建筑研究,总结出可以与景区相和谐的优秀建筑设计方法,对于此后关于传统风景区保护下的建筑设计的研究有启发作用。文章通过对西湖景区中建筑的调研、对比和选取,将西泠印社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梳理西泠印社发展历程,分析印社中的建筑和西湖景区的空间关系以及印社建筑的布局变迁,总结出西泠印社形成的背后的原因和思想主导,得出西泠印社的研究价值。并进一步对西泠印社的建筑空间和建筑形象进行分析。建筑空间方面,通过外部空间、灰空间和内部空间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建筑形象方面,通过形体意向的来源、建筑表皮、建筑营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以上的调研和分析初步了解优秀的传统风景区的建筑是如何处理建筑空间和建筑形象的,在第五章结合实际例子进一步总结如何在建筑的范畴内保证对西湖传统风景区的尊重和保护。建筑空间的处理上首先考虑对自然环境的积极呼应,可以通过灰空间的做法模糊建筑内外空间划分,弱化建筑的存在感;通过对建筑功能空间的解体减小建筑体量;内部空间自由划分增加建筑使用效率,节省对景观空间的占用。建筑形象方面考虑和自然景区的尺度关系,不可打破原有景区的完整性;材料和色彩的选取以融合进周边环境为目标;并考虑景区所承载的文化历史。同时新建建筑也应该考虑对遗产建筑的保护,不对其造成干扰。最终文章所提取出来的西湖传统风景区中的建筑设计方法均服务于“自然为主,建筑为客”的基本理念的,希望通过文章可以为西湖传统风景区建筑的设计提供方向,减少对于西湖传统风景区中原有资源的破坏,同时为其他传统风景区的建筑设计相关研究提供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