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山地建筑
传统
视觉特质
设计方法
摘要:
视觉特质的研究针对当前城市建设、建筑空间塑造的视觉问题展开的。城市空间形态中传统特色的丧失、空间形态均质化发展,城市空间视觉文化中对传统的误解(视觉符号的重复、泛符号化的运用、简单的视觉形象的套用)都会带来对空间特质与审美的降低。因此,城市美化运动、建筑立面上简单的风貌整治、各类“中式”符号的泛滥都带来了空间视觉研究视野上的反思。如何发挥地方建筑文化的一个点,已有的国内外设计师都在这个领域做出了很好的诠释,继承和发扬了自身文化的特质,空间审美上守护传统,而非简单地保护与复制前人创造。从空间视觉来进行研究。该篇文章正是基于传统视觉特质分析,探索建筑视觉创新设计方法的研究。以国内外案例研究切入,对国美象山校区,苏州博物馆等,一系列对传统元素进行视觉创新认同度较高的案例进行归类和分析,寻求其中利用传统建筑视觉特质的设计策略。并针对重庆当前建筑视觉特质现状的提出三大固有问题,即“传统风貌简单复制粘贴”“地域性视觉美感缺失”“传统意象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冲突”。问题以小见大,由此引发对山地建筑视觉特质的思考,并对其进行归纳与总结,譬如,以视觉的角度将传统巴渝山地建筑分为顶界面,中界面,底界面进行特质归纳,去探究特质的类型和规律,最后以笔者研究生在读期间负责的重庆长江村社区活动中心实践项目为例,从传统山地建筑的视觉特质运用的角度出发,提出“形态提取”“材料与工艺的互渗”“空间重塑”的设计策略,并针对该项目的形式,材料与工艺,空间三大方面进行具体的设计方法阐述与总结。探究重庆传统意向的当代营建,不单单是为了复刻历史,营造在地性的视觉表现,更是为了当代建筑的艺术创造、城市规划等提供一种可以参考设计根据,是对过去建筑的视觉形态的地方性特质的一种发展和继承,其最终目的是以小见大,凝练城市建设、空间创作视觉创新的方向,探索重庆地方建筑文化发展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