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阅斋“第44期阅读分享活动“我和校长书单有约“

发布时间:2020-12-21

20201219日下午3点,“尚阅斋”第44期冬季特别阅读分享活动在重庆大学A区声音图书馆举办。本次活动由重庆大学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重庆大学)文化育人工作室暨重庆大学书香校园建设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承办,分享的主题是“我和校长书单有约”。9月份张宗益校长拟定了一份涵盖多个领域图书的书单,旨在启发同学们广泛阅读各类书籍,从中收获知识和哲思。本次分享是继重庆大学“我与校长书单有约” 系列读书沙龙之老师导读分享活动之后,全由学生进行校长书单内容分享的阅读活动,旨在让读者一起分享交流阅读书单图书的心得感受,以获得不同的启发。

活动伊始,主持人邵楠向我们介绍了“校长书单”的内容及内涵,以《庄子》中“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点明本次读书分享的意义:广泛的阅读对塑造我们的人生、丰富情感和精神世界意义深远。

来自电气学院的李骁同学作为第一位分享人,首先给大家分享了一个读书方法:先素读,即跟着作者思路走;再从自己的角度重新理解书的内容。李骁分享的书目是《平凡的世界》,他为大家概括了全书的内容,介绍了主人公孙少平十年的坎坷人生历程。李骁谈到孙少平的幸运都与他读的书有关,读书看似对他的窘境无用,却在他人生的另一个阶段给予了他无形的帮助。对于书中的细节,李骁认为只有亲自阅读之后才会有更深切的感受,因此力荐读者们阅读这本书。在交流环节中,台下同学也积极分享自己的感悟,指出《平凡的世界》最动人之处在于孙少平经历了种种苦难后仍然坚强地活了下去,在孙少平身上看到了向上的力量,激励了当时正处于低谷的自己。

第二位分享者是博雅学院的闫清同学,主要分享了她阅读《万古江河》的心得体会。闫清抛出“我们为何称呼自己为中国人?”这个问题,将我们引入《万古江河》之中。在她看来,这本书是在讲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如何认可自己。此外,闫清从自己所学专业(历史)出发,剖析这本书中所阐述的“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历史江河的一部分”的观点。最后她不忘提醒读者,要以批判性思维去看待书中的内容。

第三位分享者是博雅学院的邵楠同学,她为大家带来的是中西哲学传统之辩。邵楠将中西方传统哲学的内涵分别归纳为“生长”与“制作”,从孟子的“万物之性”和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论述了中西传统哲学的特点与区别。通过“生长”一词,邵楠告诉读者万物皆是持续生长的,当下的每一刻都有它的意义。

在激动人心的抽奖环节,来自美视电影学院的何陈孜伊同学获得了一套张宗益校长亲笔签名的《平凡的世界》,本次分享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拉下帷幕。

读者从阅读中汲取知识,在分享中交流进步。相信校长书单中蕴藏的智慧和价值,将在读者成长的道路上历久弥新。期待下一次的尚阅斋分享能再次为读者带来全新的思维碰撞与精神共鸣。